\n
2.1領導小組職責
發生行車安全事故時,小組負責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負責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向上級彙報,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救援預案經驗教訓。
2.2總指揮職責:負責應急處理的總指揮,協調各方,統一安排。
2.3成員單位職責:
2.3.1生産科職責:
負責救援情況的聯絡及指令的傳達,保證救援小組同各救援組織之間,信息的及時准確的溝通完成調度、彙報、通告、救援工作。
2.3.2保衛科職責:
進行人員的疏散和現場的警戒、維持秩序、疏通交通工作;安全警戒組
2.3.3綜合科職責:
事故現場傷員的搶救和臨時處置,並負責護送重傷員到相應醫院治療
2.3.4機動車間職責:
處理緊急事故的快速反應突擊隊,負責事故的搶修和滅災工作,應急保障組等。
4處置程序
4.1報告程序
發生崗位應急 值班人員(含事件知情者) 生産科
車間應急處置小組
應急領導小組
4.2處置程序:
4.2.1事故發生後,最早發現人員按冷軋部報警程序,立即通知有關領導和人員。報警內容包括:報警人姓名、事故部位、事故概況、傷亡情況、可能造成的後果等。
4.2.2各部門及有關人員接到事故報警後,應迅速趕赴現場,按職責組織應急救援隊伍,在搞好自身防護的基礎上,迅速實施救援,控制事態發展,如有人員受傷將傷員救出危險區域,組織好人員撤離、疏散,做好積存鹽酸的清除工作。
5應急處理
5.1 行車突然停電應急處理措施:
5.1.1 把所有控制器恢複到零位切斷電源
5.1.2 吊鈎上吊有重物時通知下面人員離開。
5.1.3 司機不得離開操作室。
5.2 制動器失靈應急處理措施:
制動器失靈是指控制手柄回到零位後,吊鈎或車體仍在運行。
5.2.1 機械方面原因:
⑴ 進行點車或反向操作,發出緊急信號,通知地面人員離開。
⑵ 司機應果斷將控制器逐級推至最高檔使吊物上升。當吊物接近上升限位時,再把控制器逐級推至下降最高檔,反複操作至到吊物安全降落。
⑶ 同時操作大車、小車將重物移至安全場地降落。
⑷ 吊物上升時嚴禁碰觸上升限位以防接觸器釋放發生吊物自由墜落事故。
在操作起升、大車、小車的控制器時應逐級推擋,嚴禁猛烈操作控制器以防過流。
⑸ 電器動作接觸器釋放,發生吊物墜落事故。
5.2.2 電氣方面原因:
出現制動器失靈,通過點車或反向操作後重物仍在下滑可以判定是電氣原因,應立即拉下刀開關或按下停止按鈕切斷電源,制動器制動將吊物停住。
5.3 重物下滑(溜鈎)應急處理措施:
重物下滑是指起升機構制動後,被吊物件繼續下滑的現象。
⑴ 采取點動或反向操作將吊物吊起,開動大、小車將重物安全落下後進行維修。
⑵ 産生重物下滑的原因是彈簧張力不足;制動器有卡滯現象;制動帶脫落;制動器,接觸器吸住不釋放。
5.4 失控應急處理措施:
失控是指電動機處于工作狀態而控制器對機構失去控制的現象。
起升機構失控的原因:
⑴ 較重負載停在空中,當再次操作上升或下降時,上升一檔停留時間過長或下降一檔停留時間過長,會出現電動機被重物拖著轉動形成失控。
⑵ 控制線路、控制器出現故障;上升或下降接觸器吸合後脫不開;接觸器接觸不良;集電器接觸不良;電源缺相。
出現失控現象應采取正確的操作方法或切斷總電源。
1事故風險分析
我單位使用的煤氣由山前煤氣加壓站轉供,沿途經管線輸送至我單位,另外在生産工藝過程中退火爐區、酸再生、制氫站等區域全部使用煤氣。操作失誤、設備或設施破損、檢修過程中處理不當、煤氣壓力不穩等造成煤氣設備設施泄漏,尤其以冬季爲甚,極易引發著火、爆炸及人員中毒、傷亡事故,同時對大氣造成汙染。
2應急工作職責
事故發生單位的車間主任或班組長擔任應急總指揮;分管副主任任副總指揮;崗位工爲成員。
2.1總指揮職責:負責發布啓動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協調各崗位實施現場救援,確保事故危害降到最低。必要時向廠部發出救援請求;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
一旦事故發生後,指揮、副總指揮立即趕赴事故現場進行現場指揮,組織現場救援。
2.2成員職責:
負責應急事故處理的具體操作
4應急處置
4.1煤氣大量泄漏,同時發生火災事故:
4.1.1煤氣泄露區域值班人員立即通知生産科,逐步調節煤氣壓力,緩慢關閉電動盲板閥和電動蝶閥,打開所有放散管,同時向管道內逐步送入蒸汽或氮氣,嚴禁立即切斷煤氣,防止回火造成煤氣爆炸事故。危險控制組(保衛科)要在上風側立即接通消防水帶,應急分隊在水槍、滅火器的的掩護下,首先查明泄漏源。堵漏人員在掩護人員的掩護下,持合適的木塞進行堵漏。
4.1.2煤氣停止燃燒後,立即關閉煤氣管道蝶閥、盲板閥,切斷煤氣來源。
4.1.4接通氮氣吹掃管,打開放散閥,對煤氣管道進行吹掃。
4.1.4根據吹掃情況,煤氣含量小于24ppm後,維修人員進行煤氣設備、管道的搶修。
4.2煤氣發生泄漏,但未發生火災事故:
4.2.1煤氣泄露區域值班人員立即通知生産科和公司生産部,逐步調節煤氣壓力,緩慢關閉電動盲板閥和電動蝶閥,應急分隊首先查明泄漏源。堵漏人員持合適的木塞進行堵漏。打開所有放散管,同時向管道內逐步送入蒸汽或氮氣進行吹掃。
4.2.2根據事態情況,維修人員進行煤氣設備、管道的搶修。
4、注意事項
4.1緊急疏散時應注意:
4.1.1需要佩戴個體防護用品並有相應的監護措施。
4.1.2應向上風側轉移;明確專人引導和護送疏散人員到安全區,並在疏散或撤離的路線上設立哨位,指明方向。
4.1.4不要在低窪處停留。
4.1.4要查清是否有人在擴散區與著火區。
4.2建立警戒區時注意事項:
4.2.1警戒區的邊界應設警示標志並有專人警戒。
4.2.2除消防、應急處理人員以及堅守崗位人員外,其他人員禁止進入警戒區。
4.2.4警戒區內嚴禁火種。
4.4現場急救注意事項:
4.4.1選擇有利地形設置急救點。
4.4.2作好自身及傷員的個體防護。
4.4.4至少2-4人爲一組集體行動,以便相互照應。
4.4.4迅速將傷員轉移現場到空氣新鮮處。
4.4.5呼吸困難時給氧;呼吸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心髒驟停時,立即進行心髒複蘇術。
4.4.6頭面部灼傷時,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
4.4.7當人員發生燒傷時,迅速脫去患者衣服,用流動的清水沖洗降溫,用清潔布覆蓋創傷面,避免傷面汙染。不要把水泡弄破。患者口渴時,可適量飲水或含鹽飲料。
4.4.8經現場處理後,應迅速送至醫院救治。
4.4應急過程注意事項:
4.4.1進入現場人員必須配備個人防護器具――空氣(氧氣)呼吸器。
4.4.2嚴禁火種,所用的救援器材需具備防爆功能。
4.4.4應急處理時嚴禁單獨行動,要有監護人,必要時用水槍、滅火器掩護。
4.5空氣呼吸器的佩戴及使用的注意事項
a背戴氣瓶
將氣瓶閥向下背上氣瓶,通過拉肩帶上的自由端,調節氣瓶的上下位置和松緊,直到感覺舒適爲止。
b扣緊腰帶
將腰帶公扣插入母扣內,然後將左右兩側的伸縮帶向後拉緊,確保扣牢。如圖七所示。
c佩戴面罩
將面罩的上五根帶子放到是松,把面罩置于使用者臉上,然後將頭帶從頭部的上前方向後下方拉下,由上向下將面罩戴在頭上。調整面罩位置,使下巴進入面罩下面凹形內,先收緊下端的兩根頸帶,然後收緊上端的兩根頭帶及頂帶,如果感覺不適,可調節頭帶松緊。
d面罩密封
用手按住面罩接口處,通過吸氣檢查面罩密封是否良好。作深呼吸,此時面罩兩側應向人體面部移動,人體感覺呼吸困難,說明面罩氣密良好,否則再收緊頭帶或重新佩戴面罩,如圖八所示。
e裝供氣閥
將供氣閥上的接口對准面罩插口,用力往上推,當聽到咔嚓聲時,安裝完畢,如圖十所示。
f檢查儀器性能
完全打開氣瓶閥,此時,應能聽到報警哨短促的報警聲,否則,報警哨失靈或者氣瓶內無氣。同時觀察壓力表讀數。氣瓶壓力應不小于28MPa,通過幾次深呼吸檢查供氣閥性能,呼氣和吸氣都應舒暢、無不適感覺。
使用
a正確佩戴儀器且經認真檢查後即可投入使用。
b使用過程中要注意隨時觀察壓力表和報警器發出的報警信號,報警器音響在1米範圍內聲級爲90dB。
c使用結束後,先用手捏住下面左右兩側的頸帶扣環向前一推,松開頸帶,然後再松開頭帶,將面罩從臉部由下向上脫下。
d轉動供氣閥上旋鈕,關閉供氣閥。
e捏住公扣筍頭,退出母扣。
f放松肩帶,將儀器從背上卸下,關閉氣瓶閥。
g使用前的准備:身體健康並經過訓練的人員才允許佩帶呼吸器,使用前准備時應有監護人員在場,准備工作的內容有:
(1)、從快速接頭上取下中壓管,觀察壓力表,讀出壓力值。若氣瓶內壓力小于28MPa時,則應充氣。
(2)、佩戴人員必須把胡須刮幹淨,以避免影響面罩和面部貼合的氣密性。(4)、擦洗面罩的視窗,使其有較好的透明度。
1事故風險分析
我單位現有制氫站一座,400 m4的氫氣球罐一個。在生産過程中,可能發生氫氣泄漏事故,其泄漏量視其漏點設備的腐蝕程度、工作壓力等條件而不同。泄漏時又可因季節、風向等因素,波及範圍也不一樣。事故起因也是多樣的,如:操作失誤、設備失修、腐蝕、工藝失控等原因。氫氣泄露易造成火災、爆炸及人員傷亡等事故,還會對周邊居民産生影響。
2應急工作職責
事故發生單位的車間主任或班組長擔任應急總指揮;分管副主任任副總指揮;崗位工爲成員。
2.1總指揮職責:負責發布啓動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協調各崗位實施現場救援,確保事故危害降到最低。必要時向廠部發出救援請求;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
一旦事故發生後,指揮、副總指揮立即趕赴事故現場進行現場指揮,組織現場救援。
2.2成員職責:
負責應急事故處理的具體操作
4應急處置
4.1制氫工序、吸附塔、幹燥塔、管道泄漏
a立即停止煤氣壓縮機和制氫裝置的運行,氫氣用戶由球罐供應;
b關閉煤氣總閥和壓縮機一級入口閥,然後接通煤壓機氮氣吹掃軟管,做好充氮氣的准備工作。
c待制氫工序塔內的壓力降至0.5Mpa以下時,打開氮氣吹掃閥和煤壓機吹掃口閥門,往制氫工序內沖入氮氣。
d用氫氣報警儀檢測泄漏部位無氫氣報警時,緩慢打開400#放散總閥卸壓。
e卸壓後繼續吹掃40分鍾,然後關閉氮氣吹掃閥,用氫氣報警儀檢測泄漏部位無氫氣報警。
f經安環科派人確認泄漏部位無氫氣報警、氧含量<1%時,對泄漏部位進行修複。
g處理完畢後,進行耐壓試驗,壓力≥2.0 Mpa,試驗合格後再進行吹掃,檢測設施內氧含量<1%時方可投入使用。
4.2氮氫混合氣、氫氣外送管道泄漏
a第一發現人立即彙報值班長、值班作業長和車間負責人。
b根據泄漏情況及波及的範圍,值班長臨時設置警戒線,禁止無關人員進入危險區域,40米內禁止火源,不得進行産生火花的一切操作。
c通知生産科,協調氫氣用戶、混合氣用戶作相應的調整,采取措施,做好停氣前的准備工作。
d從球罐下部的氫氣管道吹掃口處接通氮氣吹掃軟管,做好充氮氣的准備。
e待用戶停用氫氣或混合氣後,關閉氫氣外送總閥PV402和手動閥門,然後,打開氮氫混合罐前PV601調節閥的旁通閥,打開氮氫混合的氮氣閥門向管道內沖入氮氣。
f用氫氣報警儀檢測管道泄漏部位無氫氣報警時,打開外送管道的放散閥卸壓。
g卸壓後繼續吹掃40分鍾,然後關閉氮氣吹掃閥,用氫氣報警儀檢測泄漏部位無氫氣報警。
h經安環科派人確認泄漏部位無氫氣報警、氧含量<1%時,對泄漏部位進行修複。
i處理完畢後,進行耐壓試驗,壓力≥1.5 Mpa,試驗合格後再進行吹掃,檢測設施內氧含量<1%時方可投入使用。
4.4罐體泄漏:
a第一發現人立即彙報值班長、值班作業長和車間負責人。
b根據泄漏情況及波及的範圍,值班長臨時設置警戒線,禁止無關人員進入危險區域,40米內禁止火源,不得進行産生火花的一切操作。
c立即停止煤氣壓縮機和制氫裝置的運行,通知生産科,協調氫氣用戶、混合氣用戶作相應的調整,采取措施,做好停氣前的准備工作。
d關閉緩沖罐的出口總閥,從幹燥塔底部的排汙口接通氮氣吹掃軟管,做好吹掃的准備工作。
e待球罐壓力降至0.4 Mpa以下時(用戶使用、泄漏點放散),通知用戶停用氫氣和混合氣,關閉氫氣外送總閥PV402,並關閉手動閥門。
f打開幹燥塔底部的排汙閥和氮氣閥門,打開調節閥PV402,向氫氣球罐內沖入氮氣。
g用氫氣報警儀檢測泄漏部位無氫氣報警時,緩慢打開球罐放散閥卸壓。
h確認球罐內無壓力時,吹掃40分鍾,然後關閉氮氣吹掃閥,用氫氣報警儀檢測無氫氣報警。
i經安環科派人確認泄漏部位無氫氣報警、氧含量<1%時,對泄漏部位進行修複。
4注意事項
4.1緊急疏散時注意事項:
4.1.2需要佩戴個體防護用品並有相應的監護措施。
4.1.4應向上風側轉移;明確專人引導和護送疏散人員到安全區,並在疏散或撤離的路線上設立哨位,指明方向。
4.1.4要查清是否有人在擴散區。同時,組織相關人員制定切實可行的應急方案和處理措施。
4.2建立警戒區時注意事項:
a根據事故程度建立半徑100米-1000米的警戒區,邊界應設警示標志並有專人警戒。
b除消防、應急處理人員以外,其他人員禁止進入警戒區。
c警戒區內嚴禁火種。
4.4現場急救注意事項:
a選擇有利地形設置急救點。